Tuesday, June 3, 2008

了凡四训(10)积善之方

为善不与为恶昌盛

积善之事详细来说,有真善假善;有端正之善与歪曲之善。有阴善阳善;有是善非善。有偏善正善;有半善满善。有大小之善,难易之善等之分别。必须作进一步的了解。不然为善而步明理,往往就会产生自认为行善;而其实是造孽的行为,而枉费苦心。

比如一般人常说:[某人行善而子孙不兴。某人为恶而家门却昌盛。]而误解俗语所说:[善恶之报,如影随]是无稽之谈。其实这都是一般人不明事理,颠倒是非善恶准则的错误观念所造成。不可认为善恶报应是骗人的说法。

因有正善与假善

就以正善与假善来说:打人骂人,贪财妄取,一般人都认为是恶。敬人礼人,廉洁自守,一般人认为是善。其实这些行为,都不一定是恶或是善。我们必须进一步,了解他行为的动机与目的,才能了解何者是善?何者是恶?正确来说:[有利有益於人群,则打人骂人皆算善。若为了自己私利,则尊敬别人,礼让别人也算恶。]为人处世,利人之善才是真善;利自之善则是假善。发於内心的善行是真善;装给人看的善行是假善。无所求而为之善是真善;有所谋而为之善是假善。

端正歪曲有分别

那么,什么是端正之善?与歪曲之善?一般人都认为谨慎,随和之好好先生是善人。但圣人切认为,敢作敢当,豪爽之狂狷之士,才是善人。因为谨慎软弱没有个性之人,虽然全乡人都说他好,而成好好先生,切是随波逐流,没有志气,没有道德精神,没有道义勇气之人。

依此类堆,衡量,则社会上荒谬颠倒的现象,还有很多。总之,天地鬼神对於善恶之观念,都与圣人的观念相同;而与世俗的眼光相反。因此说:若想积德行善,决不可只为了顺乎世俗人情,讨好世人,掩人耳目。必顺从内心深处潜移默化,一心只为济世。不为媚世,纯为爱人助人,才是端正之善。若有一丝媚世之心,或愤事玩世之心,则就是虚伪歪曲之善。

阴德阳善又不同

善又有阳善与阴善之分。善为人知是阳善。行善而不为人所知,就是阴善。阳善只能享受博得名誉之福报。有阴善者,天必赐以厚福。世人名誉超过了实质,必有奇祸。因为盛名实造物所忌。而有名望之人,大都只是浪得虚名,缺少实际公德。因此名望之家,横逆之事也特别多。

因此古人劝人:[无使名过实,守愚圣所赞。]人若毫无过失,而被横加恶名,又能逆来顺受,必实大有道德修养之人。子孙往往能突破大发。因此,俗眼所见为恶昌盛之说,值得探讨。总之,阳善与阴善,就是差别於明与暗之分罢了。

是善非善论影响

既然行善,何以又有是善`非善之说呢?举列来说:鲁过法律规定,若有人肯出钱去赎回,被邻国捉去作臣妾的百姓,政府都依列付给一笔赏金,作为奖励。孔子的学生子贡,赎人缺不愿接受奖金,孔子知道了就骂他说:你错了。君子作事可以移风易俗,行为将成为大众的规范。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高兴,为了博得虚荣,就随意去做呢?现在鲁国富人少,大多数是穷人。你这样创下了恶列,则大加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丢脸的事,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。从此以后赎人回国的风气,将慢慢消失了。

还有一列:子鲁救起溺水之人,主人送了一头牛道谢,子路接受了。孔子听到了说:[从此鲁人笔乐於救溺水之人了。]因为一个肯救,一个肯谢,则回酿成风气。

以上二列,以一般人的观念说,子贡不领赏金事廉洁的好事。子路接受赠牛,是一大败事;但孔子的看法切与众不同。因此说:凡人行事,不可只看行为,必须看他的流弊。不可只看现在,必须看事情的结果。不可只论个人的得失,需看对大众的影响。若现行似善,而其结果足以害人;则似善而实非善。若现行虽然不善,而其结果有益於大众;则虽非善而实是善。举此一列可以旁通,列如:不应宽贷,过分称赞别人而迷失神智,为守小信而误大事!宠爱小孩而养大患。。等,都急待吾人冷静检讨改善。而这些正是一般凡眼俗见所言:[好心被雷劈]的原因了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